• 社会帮扶
淳化:探索“四个三”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时间: 2023-10-08 14:43:24
来源: 中国农网
作者:
责任编辑: 赵美盈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陕西省淳化县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七大行动”为重点(容貌提升、厕所革命、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面源污染、生物质和清洁能源利用),全民动员、全域治理、全力推进,探索了“四个三”淳化模式治理人居环境,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三个强化”搞好顶层设计

强化高位推进。聚焦建设“富裕活力幸福美丽新淳化”的奋斗目标,坚持把“美丽”作为推动淳化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底色,把人居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集中连片整治行动方案》,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行业部门指导、镇办推动落实、村组具体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的全民联动机制,形成了更大力度、更广覆盖、更强关联的工作格局。

强化示范创建。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分级管理,将基础较好的十里塬村等16个村确定为示范村,先行探索、创出经验,打造标杆村;围绕主干道、乡村路沿线等8条线路,划分了34个集中连片区,统筹资源、加大投入,打造精品村;将相对偏远零散的38个村,划分7个小片区,集中攻坚、提档升级,打造整洁村。

强化全民参与。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大喇叭”、广播站、板凳会等形式,面向群众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以“三大革命”助推容貌焕新

深入推进垃圾革命。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理办法》,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9座,配备垃圾收集箱1800多个,垃圾转运车70多台,垃圾清扫人员830多人,一体构建“户收集、村管护、镇运输、片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深入推进污水革命。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建成投运总处理能力225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10座,铺设管网19公里,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标准化现代化处理模式。

稳步推进厕所革命。针对淳化农村高寒缺水的实际,引进陕西中工节能防冻三格式模式和清源众业免水防冻微生物分解模式,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采取“县负总责、镇办实施、联合验收”的方式全力推动农村改厕工作,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

以“三大工程”实现美景如画

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通过重点工程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以及建设景观林带、农田道路林网等,持续扩大绿色版图,全县林木覆盖率达43%,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同时,积极开展美丽城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等“七美”创建活动,坚持示范引领,村子建广场,街道搞绿化,庭院添美化,累计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14个、森林村庄17个、美化乡村广场17个,评选“美丽庭院”1000户,用绿色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把路、渠、灯、水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支撑,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全县所有村、村民小组沥青水泥路全覆盖,以乡村道路“小动脉”织密县域交通“网动脉”;覆盖城乡的雪亮工程,点亮村村的亮化工程,通往户户的饮水工程,推动了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大力实施乡村环境保护工程。坚持建、管、用并重,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农村公共厕所管护机制,组织发动群众清理整治“三堆六乱”,采取“企业+农户”模式整治面源污染,通过设立公益岗位为村里配备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常态化。

以“三项机制”巩固治理成效

建立考核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季度对镇办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进行通报排名。镇办每月对辖区村(社区)垃圾治理工作进行考核排名,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建立讲评机制。聚焦破解环境“脏乱差”,整治“一阵风”,常态化坚持不够等问题,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季度观摩+随机检查”评比机制,每季度对各镇办人居环境进行现场观摩、点评打分,并由“两代表一委员”随机抽村、随机检查,实行两相加权、奖优罚劣,优胜者给予资金奖励,落后者大会表态。

建立监督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和“十户联治”内容,常态化开展联勤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村级一周一督导,镇级两周一调度,县级一月一暗访”,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常督常进、常抓常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