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县域经济‘强县’、推进乡村振兴‘富民’,在二者互促共进中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杨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乡村振兴系统将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在三个《决定》中找坐标、明定位、领任务,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作表率、建机制、求实效,扎实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上台阶、提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狠抓监测帮扶守底线。对所有农户,特别是45.08万脱贫群众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和跟踪帮扶。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消除评估,规范标准程序,严把1950户监测对象帮扶质量,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狠抓产业就业促增收。持续聚焦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抓紧抓牢产业、就业两大治本之策,重点支持帮扶产业发展和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拓展深化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共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加强对脱贫群众就业信息监测,强化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落实务工交通补贴、社区工厂、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持政策,确保务工规模保持在21.15万人以上。 狠抓资金项目强支撑。对标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盘活、支持帮扶产业项目发展。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原则,加大衔接资金项目监管力度,加快13.44亿元衔接资金拨付和1929个计划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高质高效落地,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狠抓乡村建设促振兴。逐级逐部门督促落实《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进一步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统筹,用好3300万元衔接资金,支持保障413个年度村庄规划任务,推动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充分借鉴和全面推广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狠抓问题整改强弱项。逐项对照市级《整改方案》明确的18个中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全面查找工作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常态化暗访督导,抓好举一反三、整改提升、机制完善,推动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为年终考核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狠抓示范创建扬优势。继续加强对26个示范镇、120个示范村、30个重点帮扶村的项目支持、业务指导,一方面,用足用活政策,着力提升硬件基础、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立足资源优势,鼓励创新模式,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咸阳高水平乡村振兴样板。 狠抓干部队伍提能力。压茬推进驻村干部轮换交接工作,确保业务不断、干劲不减。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振兴政策业务培训,如期完成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主题轮训,持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扎实开展帮扶案例评选和示范创建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励帮扶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争创佳绩。 狠抓社会帮扶聚合力。积极引导撬动各类资源力量、社会资本向脱贫成果巩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聚。持续拓展咸泰协作领域,加大中行定点帮扶力度,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社会事业等精准策划包装、跟进落实一批重大帮扶项目。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村企联建”“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等专项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